大同社会有怎样的理解?

大同 更新于:2025-01-21 01:26
  • 砀山梨王之乡

    “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形态,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篇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天下为公":这是大同社会的核心思想,意味着天下是公共的,不属于任何个人或家族,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产。
    2. "选贤与能":在这样一个社会中,领导者不是世袭的,而是通过选拔贤能的人来担任,强调才能和德行。
    3. "讲信修睦":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没有欺诈和争斗。
    4.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中年人有事可做,儿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5.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指财物,“力”指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不把财物抛弃在地,而是愿意与他人分享;人们也不藏匿自己的力量,而是愿意为公共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6.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社会治安良好,没有欺诈、盗窃和犯罪,因此人们不需要关上家门。
    大同社会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一种追求公平、和谐、共享的社会理念。这种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举报
  • 一言八点

    参与。大同社会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没记错,孔子最早提岀这个概念。但孔子的大同社会和马克思主义的大同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一回事。孔子的大同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以克己复礼为目的,并不是兼济天下。而是反对诸侯国的独立或者说是叛逆,是站在周王朝统治阶级立场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大同社会理想是站在无产阶级即绝大多数人幸福的立场上。

    举报
  • 一切那么美好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