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九月,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围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结合新校区办学新起点,统筹开展教师节系列活动与“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通过思想引领、暖心关怀、特色活动与事迹宣传,为全体教师送上节日祝福,凝聚育人共识。
精神铸魂:教育家精神扎根实践
9月,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为核心,推动精神学习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让“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融入每一位教师的日常。
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全校教师线上参与省教育厅开展的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多位优秀教师围绕理想信念、育人智慧、躬耕态度等核心内容,结合一线教育案例展开讲解。教师们在学习后表示,此次宣讲深化了对教育家精神内核的理解,特别是对如何结合新校区办学定位、专业特色践行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进一步强化了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与使命感,为后续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各院系部聚焦一线普通教师,深入挖掘其在育人陪伴、职业操守、教育初心等方面的感人事迹——从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满足学习成长需求的坚守,到挖掘专业内涵、融入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创新探索;从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开展的差异化授课尝试,到适配新校区办学场景的教学模式革新,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平凡岗位上的教育温度。外语系、艺术系开展“一人讲、众人学”专题经验分享会,让一线经验真正“落地生根”。
暖心惠师:务实举措传递关怀
新校区办学初期,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将教师需求放在首位,以“务实举措+贴心服务”,让教师在节日里收获满满幸福感。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行政向全体教职工致慰问信,回顾新校区建设的奋斗历程,肯定每一位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字里行间满含对教师群体的尊重与期许,为大家注入前行力量。
后勤管理处聚焦“食住行”关键需求——改造融媒体中心一楼为教职工食堂,解决就餐问题;协调教师住宿点与50套周转房,缓解住宿压力;与公交系统积极对接,开通覆盖主城区与新校区的公交线路,切实解决教职工通勤后顾之忧。
工会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年度体检,定制贴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体检套餐,全方位守护教师健康;党委教师工作部推广“中国教师”小程序,通过线上教程、线下答疑,帮助教师便捷享受数字化惠师服务,让关怀触手可及。
师生互动:云端寄意共话新程
虽因搬迁暂未返校,师生间的情谊却未隔山海。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线上联动为主导,开展“云寄师恩”系列活动,让感恩与期待在云端传递。
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学生融入新校区建筑效果图、校园规划图等元素,设计出一张张创意满满的电子贺卡,既有对教师的节日祝福,也饱含对未来在新校园学习生活的向往,图文并茂间满是心意。
“隔空颂师恩”短视频征集活动中,中文系的同学们对着镜头讲述与教师的暖心回忆,畅谈对新校区课堂的期待,真挚的话语、灿烂的笑容,汇聚成最动人的节日礼物。
“笔尖传情”书信线上征集活动收到众多作品,小学教育系学生们用文字记录教师的谆谆教诲,写下对新校区师生共处的憧憬,字里行间满是对教师的敬意与对学校发展的祝福,让书信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
风采展示:立体宣传营造风尚
为了让更多人看见教师的坚守与师生的深情,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让九月的教育温度传遍校园内外。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文系、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数学系、学前教育系、体育系等依托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分别以“铸魂师声”“师者心语”等为标题推送教师事迹报道,聚焦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攻关、师德师风等方面的经历与贡献;小学教育系、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学前教育系、外语系等依托短视频平台,围绕教师日常工作暖心片段、师生互动温情场景等制作并推送“感人瞬间”短视频,用直观影像捕捉教师工作闪光时刻;党委教师工作部同步推进多元化宣传,推出“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微视频,在学校官网开设“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专栏,在文明山西网、新黄河、上游新闻、《大同日报》等媒体平台刊发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经验。这些多元宣传举措,从多维度立体勾勒出教育一线风貌,不仅传递了尊师风尚,更展现了新校区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活力,让“尊师重教”与“新校启航”的声音同频共振。
九月的故事虽已落下帷幕,但教育的征途仍在继续,未来,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持续弘扬教育家精神,深耕师德师风建设,凝聚全体师生力量,在新校区的沃土上书写更多育人华章。
新黄河客户端:王叶 通讯员:魏薇 幸书枫 王晓侠
编辑:吕冰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