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新学期,大同市多所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加时”,开始实施每天校园综合体育锻炼2小时,其中,有部分学校开始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享受阳光、健康成长。 2月28日16时10分,随着清脆的铃声在校园内回荡,大同二十二中的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学楼,涌向划分好的活动区域。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打沙包、掷飞盘……瞬间,操场上便充满了欢声笑语和青春活力。无论是教学楼周边空地,还是户外足球场、跑道,到处都是孩子们跃动的身影。 “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在户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感觉特别开心。”在小学部教学楼西侧,一群学生正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打沙包,一名女生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兴奋地说道。 大同二十二中党支部书记杨宏斌介绍 “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大同二十二中就开展了“班班有项目,一班一特色”阳光大课间活动,各班级利用大课间集中练习本班确定的特色活动项目,每学期通过集中展示活动,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协作奖”“最佳风采奖”,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新学期开始,我校实行一周5节体育课,目前是按照3+2的模式在运行,其中每周有3节课由专业体育老师上,主要讲授新课标教材规定的运动技能,另外的两节则是由班主任兼职,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环节,让同学们在课上有趣地玩,有趣地流汗。每天校内的体育锻炼除了体育课,另外还有每天上下午各40分钟的大课间,各种体育运动时间加起来,每天都远远超过了2个小时。” 传球、躲闪、接球、运球、投篮……上场不到10分钟,云州区倍加造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曹瑞轩脸上就渗出细密的汗珠。“自己特别喜欢打篮球,现在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都能和同学们一起练球,特别开心!”他笑着说。 云州区倍加造中心小学是一所双轨制学校,每个班13—17名学生。为了能够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该校将同一年级两个班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时间段,由1名体育老师上课,有效缓解了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 平城区14校十里店分校校长闫倩介绍 “我们坚持学生入校即运动,每天早上早读之后就组织全体师生进行20分钟的晨跑活动。除了晨跑,上午还有一个20分钟的大课间,下午1小时的阳光大课间活动,课间10分钟时间学生们也会走出教室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孩子们在校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远远超出了每天2小时的要求。这学期,我校上午大课间开展花样跳绳活动,全校师生参与,5月1日准备举办相关比赛,同时增设了拉丁舞社团,提升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 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大同市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推进全员体育运动,通过增加体育课课时、优化创新课程编排、健全完善赛事体系、建设学生体育社团等,综合统筹好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活动(微运动)、眼保健操、早锻炼、午锻炼、课后体育服务等时间安排,全面落实校园体育活动2小时。 记者:田 雁 
 责编:周建新 校对:菅雨婷
 审核:邓 琳 监制:杨 刚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