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作为古代军事驻扎重镇,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地位,以下是几个方面的体现:
1. "地理位置优势":大同位于中国北方,是连接华北与内蒙古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是中原通往塞北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 "军事防御体系":历史上,大同曾多次成为军事防御的重点。例如,明朝时期,大同是北方边防的重镇,设有重兵把守,是抵御蒙古族南侵的前沿阵地。明朝长城的东段就始于大同,大同城墙和长城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3. "军事指挥中心":大同曾设有多个军事指挥机构,如明朝时期的“大同总兵府”,负责指挥北方的军事事务。这里不仅是军事指挥的中心,也是军事人才的培养基地。
4. "军事设施完备":大同拥有众多的军事设施,如兵营、烽火台、仓库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大同的军事地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 "历史战争":在历史上,大同地区发生过多次重要战役,如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明末的李自成起义等。这些战役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民族融合":由于大同地处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民族融合较为频繁。这种民族融合也为大同的军事地位提供了独特的背景举报 -
。
大同地处山西与内蒙交界处,放在中国古代,就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接前沿,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最佳捷径,自然也是首选的跳板,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明朝时期,大同镇是北部防务“九边”军镇之一(其他为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边”之中,作为与蒙古最强悍的部落土默特部落相邻的大同镇,长期承受着最繁重的防务压力。
大同镇的防务,是以长城与军堡共同组成的综合防御系统为主。
图为《中国国家地理》2017第8期《晋北军堡-被遗忘的世界级古代军事遗址群》(文:吕行,摄影王牧)的军堡分布图。据统计,明代晋北军堡共计有300余座,而大同一地就有270多座。可见当时大同军事地位之重要,防务压力之重。
有意思的是,我们熟知的云冈石窟之上,就是军堡之一的云冈堡。
进入清代之后,北方防务压力骤降,中国北方长城防御系统也逐渐走入历史,作为军事用途的大同军堡也逐渐废弃,转为民用。时至今日,这些军堡大多转为村庄或城镇,静立在黄土高原上,诉说着那段血性而又血腥的历史。
大同也由此变为了内陆城市。
举报 -
举报